2014-12-03,zX,1978年生,36歲,女性;首診時步態僵硬、癱軟無力,行動無能自主,需由先生、女兒攙扶上來;主述:目前全頭脹、痛、前額痛、左肩胛下方痛、背部左側膏盲穴作痛似啃、後頸僵硬、睜眼視物便頭痛,記不住以前之事,眩暈,眠時常覺天旋地轉,向左睡時易犯,症狀已10多年了,最近因發病而嚴重,現已第3次發病嚴重,以前發病時無法走路,渾身作痛,這次突然無意識摔倒後身體左半側嚴重無力伴僵硬麻木,左手無法平舉、後舉,一舉就痛,左手會不自覺抖動,其餘症狀有欲寐、倦怠、乏力(↑),白天也常睡覺,一直坐床上一走就很累,夜汗(→)、伴口乾、易飢餓、打嗝等...,目前僅能在家休養,所有工作暫時停止。
觀其人,膚色萎黃,面色黝黑灰澀、晦暗無澤若覆垢,口脣色偏紫暗,脈率常,右脈弱,左脈細弱(→),右寸沈弱(→),左尺細弱(→),問其工作,需長時間歷風受寒;2012年被診斷可能為慢性腦梗死,亦疑為多發性硬化症,來診前服西藥阿斯匹靈、瑞舒代他汀等..。
查體:頸、肩、背等處肌肉僵硬繃緊。
思之,此症非常,西醫治療亦莫能之何,若無法得到改善,慮近期將發危況,日後恐將臥床度日,雖如此,仍以隨症治之,辨明病性為要,莫只以西醫診斷來治病。
診斷:天當正寒而病發,症脈舌等均無熱象,且身僵肢凝僵緊硬作痛,屬陰寒凝滯無疑,診為風寒濕阻、陰凝血滯、伴陰陽兩虛;當予大劑溫陽除濕、去寒通痺、行血化滯、陰陽雙補之品。
治療:針藥並施,針刺穴位甚多以通關利節、行瘀導滯,予以中藥湯劑七付,日服三次,囑忌一切生冷寒涼、乳品乳製品。
2015-12-10,第二診,患者來時神情歡愉,自述初診回去後已覺進步,服藥一週進步良多,目前已不需他人攙扶,肢體也覺靈活許多,倦怠乏力進步明顯,左手不自覺抖動改善無犯,眩暈改善無犯,易飢、打嗝改善無犯,夜汗減輕已不伴口乾,欲寐仍有,睜眼視物頭痛仍有,前額痛仍有,左肩胛下方及背部左側膏盲穴作痛似啃仍有,右眼上方明顯,身體左半側僵硬感作疼仍有,自述疼痛會移動,服藥前幾天排便稀散時水漾,左手平舉後舉痛僵硬仍有;脈率正常,右寸沈弱(→),左寸沈弱(↓),左尺細弱(→)。
思之,此等之症,一週便能改善良多,甚幸也,欣慰中醫針藥之能也;風寒濕因藥力祛之而下注,致排便稀散水漾,此寒濕去病排也,無有不適無需慮之,方向對了最重要,體內仍風氣盛故痛移走注,加強祛風散寒,處方方向不變藥物稍做調整,繼續針藥並施,肩胛部背俞穴拔罐放血,續予中藥七付,日服三次,禁忌同前。
2014-12-17,第三診,來時神情歡愉,自述肢體靈活度更為進步、僵硬感持續減輕,睜眼視物頭痛已改善無犯,前額痛亦已改善無犯,夜汗已無,左肩胛下方及背部左側膏盲穴作痛似啃減輕,身體左半側僵硬痛僅剩左臂尚有感外其餘部位亦已改善,左手後舉痛勢減輕但已可後舉,欲寐也改善很多,但自述手懶懶的不太想動,另外因中藥味苦所以食慾不太好,這週排了幾次色偏綠或泛黑之糞便,稍有易渴表現;脈率微數,右寸沈弱(→),左寸沈弱(→),左尺細弱(→)。
思之,二週已改善若此,因服袪風寒濕藥而見易渴亦為好事,若稍過,則稍收或佐以補津便可,又復思之稍收也好,以免因藥力太速作用雖快,但如過站不停之車,致風寒雖去但濕邪滯留未得盡除而效果受抑,畢竟濕性重濁黏滯,不可操之過切;處方方向不變藥物稍做調整劑量稍做調整,繼續針藥並施,肩胛部背俞穴拔罐放血,續予中藥七付,日服三次,禁忌同前。
2014-12-28,第四診,但欲寐進步,比上週更好,只有一次在白天小睡,之前白天也經常睡著,仍覺得手懶懶的不想動,左肩胛下方及背部左側膏盲穴作痛似啃更為減輕,口渴表現正常,這週出現一些之前沒有之症狀,後腰酸痛酸多痛少,自述右手前臂以前受傷處痛,左手整條手臂陽側會痛,右腳太沖穴於夜眠時犯痛,手腳偶發酸易酸,夜眠時雙腳伸直覺得腳很輕,好像要往上飄不太舒服;脈率常,右脈沈弱(↓),左脈細弱(→),左尺細弱(→)。
思之,因風移、濕走、血行,久滯處漸通,久虛失養處未榮,故異處出現酸痛表現,虛多實少故酸多痛少,硬處轉軟、緊處轉鬆,症漸由實轉虛為吉,無需多慮;夜眠時氣阻太沖,足輕上飄,繼續針藥並施,針加瀉肝經,肩胛部背俞穴拔罐放血,藥佐舒肝並加強下肢血行及加重補虛,續予中藥七付,日服三次,禁忌同前。
2015-01-07,第五診;告知從這週起,已能正常工作上班了,精神體力一切良好,甚為感謝;自述目前日常生活一切所需肢體活動都已能正常無礙,右腳太沖穴痛已改善無犯,後腰酸痛改善無犯,右手前臂痛已無,手懶不想動改善,但偶左臂脹痛牽及頸部,眠時足輕上飄感減輕很多,左肩胛下方及背部左側膏盲穴作痛似啃也已減輕很多,但偶出現中府雲門穴處酸痛感,也偶覺胸悶,感覺心裡似收不到力量,這週口渴明顯,月經剛結束,以前經前痛經2天,此次痛感僅輕微,此次服藥期間排汗較多;脈率偏數,右脈沈弱(→),左寸沈弱(→),左尺細弱(→)。
思之,雖諸症皆已改善甚多,但此久病根深,自醒當莫過於急切亦須稍緩為宜,有時雖可急行急攻、有時則當徐行緩補,需依患者體況及回診反饋審之;症雖陰寒凝滯需行陽散凝,但汗血同源,發陽汗多則動血耗津,常人尚且無礙,重虛不足者感胸悶、心似收不到力量,乃耗陰而上焦血供不足爾,溫陽發散當減之,補津養榮加之則無虞,繼續針藥並施,針瀉肝經,肩胛部背俞穴拔罐放血,藥佐舒肝繼續加強下肢血行,續予中藥七付,日服三次,禁忌同前。
病患告知,因所住甚遠,治療雖效顯但也藥多價貴,因自身經濟條件欠佳,且目前已皆見改善,日常生活也已無礙,所以希望能先暫時停藥,若之後又出現不適時再來繼續服藥。
思之,各人因緣不一,吾等亦能力有限,雖覺不妥,但也僅能隨緣盡力而已;另書一方,告知自行依方抓藥續服三週後方可暫停為宜,除可築固療效同時繼續加強補津養榮,以圖益其長久防變防災;囑,雖已改善良多,但要時時注意避寒就溫,肩頸背等要注意保護,日後若有任何不適,或僵硬疼痛又出現時,便要立刻來診,莫待嚴重時才來,若嚴重時才來,症情凝阻若忽轉危重,或至竅閉神蒙、血梗身癱,則易出現意外危況而置險地矣。
治療至此告一段落,此病患僅36歲,年歲尚輕便症重若此,雖已改善甚多,但希望之後能好好照顧自己,為了自己也為了愛他的家人。